桑原骘藏(1871-1931),日本学者,日本东瀛史学首创东谈主之一,擅长中国文化史、法制史、东西交通史筹议。
1898年,桑原骘藏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体院文体筹议科,收用了该校大学院(“大学院”即中国的“筹议生院”),师从那珂通世,挑升筹议东瀛史。
桑原骘藏(1871-1931)
1906年11月,受文部省吩咐,桑原得到赴晚清中国留学的契机,学习进修之余,他游历洛阳、长安古都,及山东、河南、蒙古、江南等地。在途中他以日志体式作了详备的锻真金不怕火解说邮寄给文部省,这些锻真金不怕火解说在桑原骘藏骤一火之后由森鹿三等弟子进行整理,加上桑原骘藏游通书事的另外两篇漫笔《不雅耕台》和《寄自南京》,1942年由弘文堂书斋出书,即《考史纪行》。
这部纪行详备记叙了他所拜访的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一些遑急城区的主要史迹,包括古建筑、陵墓、碑碣等,记载下了所经之地的山川景物、风土物产及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景色,况且配有渊博的珍稀图片,是一部文件价值极高的访古考史纪行,一直被日本学界视为纪行中的典范之作。
1909年,桑原骘藏收尾了为期两年的留学生存,归国就任刚建设不久的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的东瀛史第二主讲西宾,认真东西交通史和民风史的教会与筹议。那时内藤湖南担任第一主讲西宾,桑原和内藤险些成了京都帝国大学东瀛史的代名词。
1910年,桑原骘藏得到文体博士学位,后来一直在京都大学责任,直到1930年退休。1926 年,桑原骘藏因其《宋末提举市舶西域东谈主蒲寿庚的奇迹》而得到日本学士院奖。1931年5月24日,桑原骘藏因肺病在京都塔之段町的家中死亡,享年61岁。
东蒙古旅行道路图,引自中华书局版《考史纪行》
桑原在中国修学的两年间,有过四次锻真金不怕火旅行。第一次即洛阳、长安之旅(见百年旧影:1907年,日本学东谈主的洛阳长安之旅)。第二次为河北、山东、河南之旅(见百年旧影:1908年,日本学东谈主的河北纪行,百年旧影:1908年,日本学东谈主的山东考史纪行)
第三次是内蒙古东部之行。开拔时候为1908年7月16日,复返时候是8月28日,能够一个半月。主要道路为北京-古北口-承德-平泉-黑城-赤峰-巴林石桥-波罗和屯-巴林王府-经棚-应昌城址-多伦诺尔,后从张家口经宣化、怀来、八达岭复返北京。同业者是时任北京实习馆教习的矢野仁一,去路另有日华洋行行主三岛海云等同业。锻真金不怕火收尾后,酿成《东蒙古旅行解评话》呈交给文部省,亦即《考史纪行》中的《东蒙古纪行》。
本篇以桑原骘藏此次旅行中拍摄的像片为印迹,来看这位日本学者镜头下的晚清中国。文中图片除标注外王人来自于《华北交通写照》,全套图片共293张,全部刊发罢了。
北京东直门。1908年7月16日,桑原一滑四东谈主从东直门赁马车开拔,骑马者为矢野仁一和三岛海云,桑原骘藏和三泽氏坐马车。
三岛海云,日本驰名实业家。1902年来华,次年于北京斥地日华洋行,1904年末于蒙古权谋牧场,1915年归国。为杀青蒙古乳酸菌食物的日本国产化而于1917年斥地“拉库特”公司,1948年更名为可尔必念念食物工业公司。
孙河渡船。孙河即沙河,其下流与潮白河相汇为北运河,经通州、天津入海。
隔潮河望对岸古北口。潮河开端于承德府丰宁县境内,经古北口之西,向南流经密云县东南,与来自独石口方面的白河相汇,成潮白河,又成北运河,经天津入海。
古北口南关。古北口地处辽之上京、金之中京、元之上都与燕京的孔谈,背依盘龙山,临潮河,独占形胜。
至三叉沟途中。桑原一滑行进道路是从古北口往承德,即清时天子们的热河行幸道路,就是当前的京承线。
双塔山。《承德府志》载:双塔山在县(滦平)治北八里,大小峰矗立百余丈,如窣堵波,落魄相亚。其一峰中间三孔,表里通后。
广仁岭之巅。岭上有碑,刻乾隆手翰“过广仁岭作”诗。
广仁岭松林。从广仁岭仍是能看到承德。
热河大庙概不雅。
伊犁寺。原名安远寺,骄傲宗恬逸准尔部后,将其还原全球迁徙至此,乾隆二十九年诏救修建安远庙,其结构弥散仿照伊犁的固尔扎庙,此即当前的伊犁寺。
札什伦布寺。札什伦布寺又名须弥福寿庙,又称行宫庙,系乾隆四十五年敕建。
布达拉庙。此庙又称普陀宗乘庙,系乾隆三十六年为讲究皇太后八旬万寿之圣节所建,其结构方法一如西藏的布达拉宫。
月色江声。月色江声在避暑山庄水心榭之北,为一卵形岛屿,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临湖三间门殿,康熙帝题额为"月色江声"。
那时异邦东谈主要参不雅避暑山庄,要由外务部向热河都统发出照会。桑原等东谈主那时是由宽饶他们的热河电报局长兼交涉局长匡助关联才得以过问游览。
金山亭。松林掩映之中为天主阁。合影中站在终末的是桑原。
永祐寺舍利塔。永佑寺,乾隆十六年所建。其地邻近山庄东北隅,与万树园衔接。寺后有舍利塔,高九层。
万树园。建于乾隆初年,因芳草如茵,古木蓊郁而得名。乾隆、嘉庆之际,天子每年行围秋猎收尾之后,会同蒙古王公赐宴于此。
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乾隆四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之烟雨楼而建。
老哈河(茶棚隔壁)。7月23日桑原和矢野两东谈主与日华洋行两东谈主辩认,去往赤峰。老哈河开端于喀喇沁右翼的永安山,为漠南之大川,别号土河或涂河,蒙古名叫老哈穆楞或者老花母林。
黑城东壁。黑城,即明代所建的大宁新城。明洪武二十年,冯胜、蓝玉等罢职出塞,击溃元残军余众遂诞生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驻兵大宁以守卫之。
黑城月城古迹。
黑城内景。黑城表里仍是是一派郊外。
遥看大名城。大名城即辽之中京大定府,本为奚王牙帐之场合地。辽统和二十五年,圣宗看中此地并定都,设宫殿、楼阁、府库,招汉东谈主充实城内,遂成为辽之都门。待辽一火代之为金后,大定府仍然算作中京或北京,居五京之一。元代于此地设大宁路,而后其地位渐轻,及至明代于黑利河滨新建大宁城,大宁故城遂成废地,今称其为大名城。大名之称,开端于何时省略。
大名城外城。
大名城大塔。如今称为大明塔,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辽塔里的最典型代表作,仅次于陕西泾阳的崇文塔和河北定县的料敌塔,为天下第三高塔,体积则天下第一。
大名城大塔。
大名城内城东墙。
大名城东门。
大名城东南隅。下方河流即是老哈河。
大名城南门。
大名城西南面。《承德府志》引《热河志》曰:今其城(大宁城)在喀喇沁札萨克公镇界老河之北,蒙古名察罕苏巴尔汉,城高丈余,周二十里,东西二门,南北四门。城中街谈、仓库、楼阁,详尽可辨。城内有浮屠二,一在城东隅,十三级,一在旧仓旁。城外西南隅有浮屠一。
四合店里面。桑原和矢野离开大名城往赤峰,在白塔寺一家东谈主皮客栈休息。
一起向北,7月29日,两东谈主到达赤峰。赤峰通称为哈达,正确的说法是乌兰哈达,即蒙古语赤峰之意。其东北五里有红山,山石呈赤色,故称红山,况且地名也源于此。乾隆三十九年于此地诞生乌兰哈达厅,乾隆四十三年改设赤峰县,为东蒙古地区第一大都会。那时住户约三万东谈主,街衢广袤,商贾群集。
在赤峰,两东谈主与正好在赤峰的鸟居龙藏佳偶相见,还有先行抵达的三岛海云相会。
鸟居佳偶与儿子,于1907年前去内蒙古地区试验郊外侦查前夜
鸟居龙藏(1870-1953),考古学家、文化东谈主类学者。先后历任前东京帝国大学副西宾,国粹院大学、上智大学西宾,东方文化学院筹议员等。曾屡次长远到内蒙古和东北等地进行考古侦查。著有《从东谈主类学上来看的西南中国》《有史往常的日本》、《满蒙探査》《辽之文化图谱》等。桑原于蒙古重逢鸟居佳偶,碰劲其夫东谈主握教于喀喇沁王府女学堂,鸟居算作王府栽植照应人、男人学堂教习之时。
东蒙古舆图(来自鸟居正人)
锡伯河。锡伯河开端于平泉州的察罕陀罗海山,东流至赤峰县北与英金河相汇。
土城子。在赤峰西约八里处,当属红山文化古迹之一。合影中左侧为桑原,右边两东谈主应该为鸟居龙藏和他的浑家鸟居正人。
英金河。赤峰北门外即英金河。英金河开端于围场内的都呼袋山,东流至赤峰北,汇入锡伯河,后来又与老哈河相汇,终末注入潢河,亦然蒙古的一大川,或曰古之饶乐水。魏晋时间,鲜卑居于饶乐水上。
干沟子隔壁的牧畜。7月31日,桑原两东谈主离开赤峰北上。
元代张氏茔地。茔地在翁牛特旗国公府村北二里处山眼下,又称元代蒙古弘吉刺部王傅张氏家眷坟场,葬有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及两代先东谈主和后东谈主。
张氏先茔之碑。碑为元元统三年所立,篆额上题“大元敕赐荣禄医师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治柱国蓟国公张氏先茔之碑”,刻楷书汉字,碑阴镌畏吾儿(回纥)翰墨,题电刻八念念巴蒙古字。碑文的丹书者是元代驰名的大书道家,西域东谈主康里巙巙,这是他传世字数最多的正楷作品。
张氏碑前仆倒的石东谈主石兽。
白银沟川涨水。过乌丹城后路遇白银沟川涨水。
巴林石桥(南)。潢河又称黄河,蒙古名叫西喇木伦,开端于克什克腾,东流并入老哈河,实为辽河之源,故又称其为西辽河。隋唐时间,奚在其南部以老哈河为阐述地,契丹以潢水两岸为阐述地。
巴林石桥(南北)。石桥分南北两桥,方正中京大定与上京临潢二府的孔谈,为南北使臣必经之地,在辽代就已驰名。
哈拉毛图部落。度过潢河,过问的确敬爱上蒙古部落地区。
羌谢罗家。那时,桑原一滑借宿哈拉毛图第一大富豪羌谢罗家,家中领有三百只羊,一百头牛和些许匹马。桑原等东谈主所住为半汉半蒙式的居室,即窝庐形土屋。
羌谢罗家。右二为桑原,右三应为主东谈主羌谢罗。
坦戈敦格包。桑原一滑在去往辽上京古迹途中休憩。
坦戈敦格包里面。
无头塔。8月7日,桑原一滑到达波罗和屯古城拜访。塔在波罗和屯偏西北约一里。
不雅音立像。距南门东北三百五十步有石东谈主像,面部和下身损毁严重,桑原合计是不雅音像。
临潢府为辽神册三年太祖阿保机所创建,虽说辽初曾为都门,但地处偏远,况且辽末金初与大定府之高贵相背,这里早已趋于衰竭。但此波罗城址是否古之临潢仍有疑问。
枭首。从上京古迹向西北行,从经棚到鱼泡子,匪盗疯狂,官兵剿匪,斩首示众。
大王庙。此处喇嘛庙在达里诺尔湖以北。
鱼泡子。即达里诺尔湖的俗称。
毫赖河与应昌城外的白塔。沿鱼泡子南岸西行,过毫赖河,是为应昌故城。
应昌城南面。元代的应昌路,元至元七年鲁国长公主囊家真(元世祖忽必烈之女)之驸马斡罗真征得世祖许可而建,因此汉东谈主于今仍称其为鲁王城,斡罗确凿弘吉剌部魁首,此处为其部世居之地。
此地在元末明初时间为一大遑急历史舞台,元顺帝弃燕京驰驱塞外时,领先去往上都,接着便过问应昌,并于明洪武三年罹病死于此地。明将李文忠于应昌攻打其余众,迫使顺帝嗣子照宗爱猷识里达腊败走,逃奔和林,李遂活捉其子买的里八刺以及后妃诸王官属数百东谈主。悠悠五百年,元、明、清三代兴一火更替,只须哺养儿湖之水,永劫犹新,不关东谈主间隆替之事。
应昌城内缭乱的础基。
应昌路新建儒学记碑。
白塔子。塔在应昌城西,创建年代省略。
考.塔尔巴的毡帐。桑原一滑锻真金不怕火过应昌后,往南向多伦诺尔行进,中间借宿蒙古东谈主毡帐。
上都河隔壁的马群。上都河,当前的地称呼为闪电河,应是上都河讹音。
多伦旧庙。8月18日,桑原等东谈主抵达多伦诺尔,即当前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旧庙为汇宗寺。
多伦旧庙大殿。清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帝在多伦淖尔会见表里蒙古各部、旗王公、台吉,史称"多伦会盟",并应蒙古王公所请,剖释"愿建寺以彰盛典",运转建成汇宗寺。
多伦新庙。即多伦善因寺。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下令在多伦建庙,雍正九年寺庙建成后,雍正天子将此寺赐送给章嘉国师若比多吉。
多伦新庙大殿。新庙与旧庙大殿极为宏伟,可惜早已不存。
上都东南城壁。上都,原称开平,为蒙古宪宗六年命刘秉忠所营筑,地当桓州之东,南有滦水,北有龙冈。元世祖忽必烈实则于此城即天子之位,随后以开平为上都。而后上都开平与大都燕京一并成为都会,那时称为两都。每年六、七、八三个月,元主常于上都避暑,并成定规。
上都北城壁。上都在元朝整整一代,极其高贵焕发,但顺帝至正十八年关铎陷上都,焚毁宫阙。明洪武二年,明将常遇春攻陷开平,明初于此地诞生开平卫,一度成为北边之重镇,宣德五年以馈饷艰远之故烧毁之。而后开平故城遂成废地。
上都西北角。
上都西南城壁。
上都西门。
上都内城南门。
蒙古东谈主家外堆积的畜生粪便。离开上都古迹后,桑原一滑向西南行进,途中在蒙古东谈主毡帐中休息,外面堆积渊博牛粪等。自古以来,牛粪和其它五畜的粪等于游牧民族坐褥中的肥料和燃料。
放养的骆驼。
蒙古东谈主诺浩赛家毡帐。桑原站在毡帐外。
蒙古东谈主拉达纳巴扎尔.达尔博家毡帐。帐外应为主东谈主一家。
蒙古东谈主拉达纳巴扎尔.达尔博家毡帐内。主东谈主一家对桑原一滑宽饶关爱,拍照眷顾。
张家口。8月20日,桑原一滑离开上都,向西南行,8月24日到达张家口。
土木堡。从张家口经宣化往北京标的,路过土木堡。
1908年8月28日,桑原和矢野从居庸关乘火车抵达北京西直门车站,历经一个半月的旅行收尾。
桑原骘藏和矢野仁一
桑原骘藏和矢野仁一的此次东蒙古之行世博体育app下载,从北京开拔,路过冀北、热河、察北、察南地区,纵横几沉,在当地的条款下,旅行相配难懂,可称为极为贫瘠的实地锻真金不怕火记载。